从印尼到广西
李心瞳:来到柳州之前,我以为汽车都是比较大的那种,来到柳州以后,我发现这里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很好,在街上经常能看到那些可可爱爱的小汽车。
李心瞳(右一)和同学们参加野餐活动
当传统工业重镇披上了绿色新装,这位来自千岛之国的女孩见证了中国的创新加速度。来自印尼的李心瞳目前就读于广西科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留学两年,她在柳州看到的,不仅是交通工具的革新,还有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李心瞳: 这学期课程基本排满,一共有十二门课。其中,八段锦是我觉得比较有趣的一门课,它是我从未体验过的课程,也让我感受到了文化的交流。每天早上上课时,我都会跟老师了解每个动作的含义和针对的练习部位,觉得十分有意思。
展开剩余71%李心瞳(右二)和同学们参加广西科技大 学国际学生班级比赛
自我探索与成长
通过学习“八段锦”课程,李心瞳读懂了东方养生之道的精妙。除此之外,她还学习了书法、剪纸、礼仪等等课程。强烈的求知欲,让她在广西的生活充满了各种惊喜。这种文化的共鸣,正是中国—东盟民心相通最美的风景。
李心瞳:上个月,我跟班里的同学一起参加了第十八届中华经典朗诵大赛。我们一共读了两首诗,一首是传统诗词《西洲曲》,另一首是现代诗《中文之美》。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是时间短。因为平常的课程比较满,需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参加排练,还要做足案头工作。我觉得这一点对我们留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通过这个比赛,我觉得我们集体的团结力更强了。
李心瞳和同学正在参加答题环节
李心瞳(左三)和同学参加学校第十五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之国际学生汉字听写大赛
中华经典朗诵大赛的舞台,让不同国家的青年走到了一起,用声音传递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尊重。这份难得的体验,也给心瞳留下了难忘的回忆,成为她融入当地生活的契机。在中国数字经济构建的无障碍社会里,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舒适区。
李心瞳(左二)体验广西“三月三”民俗活动——“跳竹竿”
李心瞳:我觉得支付宝、微信在付款方面,非常方便。可以在自己的手机里点单,然后直接付钱。这个对于像我这样的i人来说很友好。
坚定前行,为理想加油
李心瞳的留学故事,是万千东盟青年的缩影。他们用青春作桥,让中国智慧与东盟建设相互激荡。谈到未来,李心瞳也有着自己的梦想,她将自己的个人规划与绿色发展倡议形成了奇妙共振。
李心瞳:我在这里学习过汽车专有名词,柳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很发达。我打算结合所学专业,到印尼从事新能源汽车翻译工作。目前印尼的新能源市场规模不大,我希望把在这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印尼,为建设自己的国家出份力。
李心瞳(右一)和同学们参加广西科技大学体育节
当她把职业理想锚定在绿色赛道,个人的命运便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印尼的镍矿资源遇上中国的新能源技术,这片跨越赤道的蓝海,正需要她这样精通双语的摆渡人。从文化体验者到产业联结者,新一代东盟青年正在书写比郑和下西洋更精彩的时代新篇。
发布于:北京市上海的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